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黄楚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作者: 黄楚新

发布时间: 2023-12-05

  作为一项连续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媒体融合的迭代深化受到政策、技术、市场等多重要素影响,有着独特的发展背景和逻辑。2014年,媒体融合在国家顶层设计驱动下开始深化。发展至今,媒体融合已经形成了一套涵盖政策、技术、人力、市场等多维度的较为固定的运行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着重强调媒体深度融合与意识形态工作的紧密联系,为新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明确了前进目标与实践指向。在此背景下,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促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关键。必须进一步开拓思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创新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以推动媒体融合向更深层次拓展和延伸。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传播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国内外环境等不断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媒体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目前,传媒行业已经出现一系列新业态、新成就,但体系架构僵化、条块分割凸显、唯技术论明显、人才活力难以激发等融而未合的结构性障碍,阻碍了媒体融合的纵深化发展。根据媒体行业发展规律,媒体资源协调、运营形式、采编流程等方面变革必然需要体制机制变革创新,由此才能实现更高效的组织协同、内容生产与用户触达。如何满足深度融合中一体化发展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要求,需要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锚定方向,兼顾前瞻性布局、整体性设计、差异化建设,探寻媒体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的实践路径。
 
  推动整体战略体系创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也将“加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作为指导性意见,足见对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视。
 
  我国媒体肩负着传递新闻信息、引导主流舆论、讲好中国故事等重大职责使命。媒体新闻舆论工作更是与国家舆论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以及国家形象建设紧密相关。因此,在顶层设计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立足新时代国家发展规划,遵循媒体发展规律和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重点应对主流价值边缘化、信息茧房、数字鸿沟等问题,确保媒体深度融合建设稳中有进,为新时代党和政府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我国各级各类媒体数量众多,发展仍有差异,需要根据自身级别、所在地区、市场情况和发展实际进行差异化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推动媒体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作创新。
 
  推动媒体内容生产机制创新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加快内容生产机制创新。首先,需要加快内容采编分发机制的转型升级,以促进内容形式的丰富,提供更多优质内容。智媒时代,单一信息呈现和传递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音频、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可以互相补充,提供丰富多元的内容,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其次,用户也是内容生产机制的关键一环,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优质内容和主流价值观。这要求及时了解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接收方式、阅读偏好的动态变化,瞄准用户需求,强化媒体内容的社交属性,以交互性吸引用户参与内容生产与传播,在引发用户情感共鸣的传播过程中实现正能量内容的接地气传播。
 
  最后,媒体可通过自建客户端的方式打造内容聚合平台,完善内容引入、媒体入驻、内容分发、审核把关机制,探索全媒体内容的联动创作,跨媒体资源的共享利用以及用户参与的开放式创作模式,广泛集纳优质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与服务生态空间。
 
  推动媒体技术支持体制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媒体深度融合需要技术的支持,因此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技术支持体制。
 
  一方面,通过强化技术驱动,加深“内容+科技”融合程度,媒体发展应更加凸显其智能化、数字化定位,通过应用新型传播技术、加强技术研发以适应智能化社会的挑战。这包括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创新,以满足全媒体智能化传播的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作为推进媒体生产力变革的驱动作用。另一方面,媒体技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信息茧房、隐私泄露等问题。掌握技术的主导权,关乎媒体品牌打造和竞争力提升,更关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因此,媒体机构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与技术管理体系,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数据,确保媒体技术在规范框架下运行,进而实现对媒体深度融合的持续动力输出。
 
  推动媒体运营机制创新
 
  伴随媒体融合纵深化,媒体机构的边界逐渐扩展至政务、服务、商务等领域,加强多元跨界合作,打造“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常态。
 
  不少媒体机构重新调整战略定位和品牌建设方向,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打造治理型、全能型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这些媒体平台集纳了线上问政、社保缴纳等多元服务,强化了舆情监测功能,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服务型政府形象的重要推动力。此外,媒体应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媒体聚集效应,丰富媒体经营模式,实现媒体供给端资源重新配置,强化自身造血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媒体运营机制创新中,务必守正创新,以优质新闻内容产业灵活对接市场机制,协调好新闻本位与运营服务的关系。
 
  推动媒体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充分重视人才在媒体组织管理、内容生产、技术应用、持续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创造性作用,激发传媒人才活力,发挥媒体从业者的能动性,是媒体创新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方面,应提供更加灵活多元的技能提升方式,满足深度融合时代对媒体人员的新要求。同时,鼓励不同媒体类型、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媒体合作项目、跨领域工作坊、人才交流平台等具体举措打造融通共享的交流机制,打破人才身份限制,促进媒体人才的多领域互通。人才考核方面,完善媒体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建立包含全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跨领域跨平台创新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职业伦理意识等多维度、多方面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奖励、晋升等方式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培养更具创新力和主动性的媒体从业人员,为媒体深度融合的生产体系提供支撑力量。
 
  总之,媒体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复杂过程。传媒行业要结合政策与市场因素,整合内部与外部要素,坚持灵活性、科学性、创新性,通过深化改革传统的组织管理、内容生产、技术应用以及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从而攻破媒体融合“深水区”。由此,媒体活力才可以被充分激发,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媒体实践中的创新,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建构主流舆论新格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融媒矩阵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

三见读书会

新媒体蓝皮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