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地方国际传播创新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国际传播蓝皮书》(2024)发布会在南京顺利举行。围绕中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的新趋势、新路径与新实践,来自中央机构、高校与地方传播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南京,深入研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的结构性转型与地方创新经验,交流思想、汇聚共识,为构建更具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建言献策。
与会人员合影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强调,高校在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中应发挥智库、人才、内容供给等综合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传播战略。南京师范大学依托新闻传播学科六十余年积淀,正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深入推进“部校共建”与“一部六院”科教协同机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助力国际传播创新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双传学指出,近年来多个省市设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地方辨识度的传播语态,形成了“本土叙事、区域表达、全球理解”的有效传播模式。实践表明,“地方经验”不仅在传播内容上提供了鲜活案例,也为国际传播理论创新打开了全新视角。他强调,未来中国国际传播的战略推进应注重三个关系:本土实践与自主知识、中国主体与世界标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构建更具文化主体性与传播效能的全球叙事体系。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双传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指出,当前国际传播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技术变革、平台重构、主体多元、内容创新正在推动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深层调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持续演进的背景下,构建兼具战略性与灵活性的传播体系,是中国国际传播提质增效的关键。胡正荣表示,当前我国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已超百家,地方正在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前线”和“感知窗口”,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应更加关注这一重心下沉的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
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叙事体系创新、传播战略博弈、价值理念塑造与青年代际传播进行了深入分享与理论分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教授指出,当前全球传播进入“后西方、后真相、后秩序”阶段,中国构建国际传播新叙事体系,应立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强化“以中国为方法”的世界表达。他提出从身份、政策与国际体系三维度重构策略性叙事,推动构建多元共生、公正合理的国际传播秩序。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涛甫教授围绕“国际认知传播战略博弈”主题强调,国际传播已成为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认知争夺正成为大国博弈的无形战场。在新传播技术背景下,中国需提升超级话语塑造能力、战略传播整合能力和传播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以应对西方认知战的持续压力,重塑国际舆论格局中的话语主动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涛甫教授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教授从中华文化“和谐”理念出发,提出“和而不同”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价值参考。他认为,应从理念共通性出发,激发全球受众对“和谐世界”的共鸣,推动该理念通过文化产品、公共外交、海外华人力量等多维路径实现有效外宣。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瑛教授聚焦Z世代的国际传播特性,指出这一代群体具备跨文化认知、数字原生、审美多元等鲜明特点,正成为全球公共舆论的重要塑造力量。她提出,面向Z世代的中国式现代化传播需精准识别受众文化语境,借助动漫、短视频、粉丝文化等载体,构建多模态、共情化、青春化的传播体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吴瑛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代表交流环节,多地分享了各具特色的实践经验: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构建“事业+产业”双轮驱动模式,通过“iChongqing”英文网站、国际纪录片、国际新闻中心等平台,打造全链条国际传播体系。其制作的《Let’s Meet 渝见》栏目和“海外社交媒体代运营”机制实现多语种、多平台、多渠道的深度覆盖。
山东青岛国际传播中心依托青岛日报社,围绕“中心+矩阵+平台”的逻辑,强化统筹布局,打造涵盖“城市叙事”“城市推荐官”“海洋文化”“国际会议”等在内的国际传播集群,逐步形成以“海洋城市”特色为核心的传播IP。
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以“数字技术+地方文化”结合为路径,打造“一主三翼”国际传播布局:以外文传播矩阵为主,构建覆盖英、日、法、西、阿等语种的“之江号”品牌;以浙江之声、城市频道、网络视频为翼,开展多平台多维度联动传播,服务“一带一路”、G20、亚运等重大议程传播需求。
江西省抚州市国际传播中心则以“文化+生态+非遗”叙事切入,围绕汤显祖、赣剧、民间艺术等文化元素,联合新媒体平台打造“千古风流抚州梦”系列海外推介视频,借助“抖音国际版+YouTube+Facebook”等平台开展精准传播,增强城市软实力。
江苏NOW国际传播平台作为江苏省媒体出海品牌代表,立足“新闻+城市+产业”三位一体传播逻辑,打造涵盖新闻英文网站、双语短视频、海内外记者站等内容阵地,积极布局多语种社交账号,累计受众覆盖上亿人次,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出去”。
上海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中心以“六个第一”为目标,打造覆盖多语种平台的传播矩阵,如《上海日报》《第六声》与City News Service等,精准触达海外受众;依托“老外讲故事俱乐部”“IP SHANGHAI”等项目塑造城市形象;“澎湃明查”参与全球事实核查,增强国际话语力;同时,通过国传人才训练营、媒体合作与高端对话,构建“人人外宣”新生态,助力上海迈向“全球叙事中心”。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发挥与东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独特优势,培育“Hello Guangxi”国际传播品牌,不断探索与东盟国家媒体的合作,共同讲好中国—东盟睦邻友好故事,促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
与会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