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研究

 

新媒体蓝皮书: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周二微信谣言最多

作者: 阚枫 发布时间:2015-06-27 09:50:00 来源:人民网

24日上午,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北京发布《新媒体蓝皮书》。蓝皮书的调查显示,当前,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每周二是一周微信“谣言”传播的最高峰。此外,由于封闭式传播环境,自我纠错能力弱,相较于微博,微信谣言的辟谣难度较大。

这份蓝皮书全称为《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这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连续第6年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这份蓝皮书分为总报告、热点篇、调查篇、传播篇和产业篇五个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微信微博发展、社交媒体舆情、传统媒体转型、网络谣言治理、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媒体版权、政务微博观察、传播效果研究、移动终端分析、数据新闻现状等重要问题。

报告指出,就全球来看,新媒体发展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截至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为6.49亿,占全球总数的21.6%。

互联网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但是由于海量信息的庞杂纷乱,虚假信息传播,特别是网络谣言等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也渐渐开始影响社会安定。这份报告就特别针对当前备受关注的微博、微信上的虚假信息、网络谣言做了专门分析。

蓝皮书的分报告《新媒体时代的“假新闻”现象与治理对策研究》,对2014年传播较广、比较典型的92条假新闻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发现有59%的虚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研究者认为,微博平台开放性高,像一个公开的信息交流广场,人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因而成为众多新媒体假新闻的信息源。如2014年8月网传“上海地铁出现老外晕倒车厢无一人相助,反而仓皇逃跑”的视频,不少媒体未核实信息即在微博上发布,引发网民热议,此后上海地铁方面证实消息并不属实,“列车进站后站务员及时上车对外籍乘客进行救助”。

蓝皮书的调查显示,首发于网络媒体的假新闻占比32%,位列第二。报告称,此类媒体基数大,但多为传统媒体转型而成的新媒体形态,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假新闻有10月28日的《中国“落榜”世界空气最差20城》、12月17日的《最新中国癌症地图出炉》等。

报告分析,微信平台用户基数大且具备较高的社交媒体属性,其平台内信息封闭性高,倾向于熟人间传播。首发于微信的假新闻只有7%。此外,2014年也有少数假新闻出现于豆瓣平台,如“95后女网友征集各地"临时男友"陪游”为一起商业策划性假新闻,还引发全社会关注,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周二是微信“谣言”传播最高峰

针对近年来愈发严重的微信谣言,该蓝皮书的分报告《微信公号“谣言”传播研究报告》对2014年11月3日至2015年2月28日微信中被多人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的625篇文章共17周数据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七类主题的“谣言”数量最多:食品安全(284篇)、人身安全(278篇)、疾病相关(259篇)、健康养生(179篇)、防骗(133篇)、金钱(60篇)、亲子(52篇)。其中,食品安全类、人身安全类、疾病相关类主题的“谣言”文章占了“谣言”文章总数的大部分。

将这625条“谣言”文章按照周一到周日分类分析后发现,周一到周三是“谣言”文章出现的峰值阶段,周二达到顶峰。临近周末“谣言”文章数量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随后在周六又出现另一个小高峰。

从7大“谣言”主题典型文章数据库中挑选出35个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如食品类谣言:转基因、辣条、假鸡蛋、寄生虫、瘦肉精)进行分析,从“谣言”热点话题讨论热度分布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一带对于“谣言”热点话题的讨论热度最高。

防骗类“谣言”关键词讨论热度高的省份主要有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和广东。

而对食品安全类“谣言”关键词讨论的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是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广东。

报告分析称,总的来说,相对中部和西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对各类“谣言”的关注度更高,这或许与该地区人群对生活质量更为关注、上网比例高、网络表达能力更强等因素有关。

报告称,虽然微信首发的假新闻数量不多,仅占新媒体假新闻的7%。但因其封闭式传播环境,自我纠错能力弱,不像微博“广场”易形成不同信息之间的对冲,且“强关系链”之间存在“人情”“面子”等纠错障碍,辟谣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