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媒体研究

 

2009年中外数字报纸发展报告

作者: 李 珠 发布时间:2010-09-19 15:18:00 来源:新媒体蓝皮书(2010年)
  一2009年国外数字报纸发展情况

  2009年对于报纸来说是充满了变数的一年,国外报纸媒体在这场经济寒流中面临着行业空前的危机。转向网络发行、对报纸网站内容收费等一系列以互联网和数字化作为后盾的举措被报纸当作化解危机之道付诸实施。

  (一)美国

  在这场带来报业寒冬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可以说是重灾区。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电视和电台在内的整个美国传媒业情况不佳,而日报和周刊尤为严重。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以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拥有两大名报《芝加哥论坛报》及《洛杉矶时报》的美国论坛报业集团为首,经营33家日报的4家美国报业巨头相继申请破产保护。而 UNITY发布的2009年度《裁员跟踪报告》显示,自2008年9月经济陷入衰退一年来,美国新闻业共有201家媒体被迫关闭,失业人数已达35885人。

  1.停止印刷版,转向网络发行

  在金融危机开始之前,美国的数字报纸的发展已经有相当规模,绝大多数报纸都已上网,本土的主要报纸都已提供电子版,电子版不仅在版式编排上和传统报纸完全一致,还增添了改变字体大小、保存以往报刊和字句搜索等功能。

  但直到金融危机开始以后,美国才开始出现完全脱离印刷报纸的数字报纸:2009年3月16日,美国赫斯特报团旗下已有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停止印刷版,完全转变成电子报纸; 3月27日,美国百年大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正式停止出版纸质日报,并从4月12日开始改为通过互联网发送网络版报纸,并推出电子邮件发送版,该服务采用注册用户订阅模式,提供经过精选后的各类新闻和评论文章; 随后,《塔克森市民报》、《安阿伯新闻报》等等都停发纸版报纸,转向发行网络报纸 ……

  2.加强机构和员工对网络业务的适应性

  对于那些仍然保有纸质报纸的媒体来说,使传统报纸业务和网络业务更好地结合成为了当务之急。为了使传统报纸和网络更好地整合,美国很多报社开始进行机构重组,对记者进行新的训练。比如2009年4月,《华盛顿邮报》宣布机构重组:简化部门设置,强化编辑记者跨部门、跨平台工作的能力,促进报纸与网络业务的整合。

  3.原有数字报纸“变脸”

  《纽约时报》网络版在2008年12月4日对其主页进行了改版,在主页自家新闻提要下面增加了外部网站的链接。相应外部链接包括各大新闻和博客网站。

  2009年3月31日,《纽约时报》全球版《国际先驱论坛报》(IHT)为其全球范围的数字受众推出了新的网上全球版(global.nytimes.com),结合了IHT的国际声音、《纽约时报》报导的全球广度和NYTimes.com的数字专长。该版本在纽约、巴黎和香港编辑,以便确实地从全球视角24/7全天候不间断地为用户提供地理政治、商业(与路透社合作)、体育和时尚、新闻和评论。

  4.数字报纸收费

  《阿肯色民主党人报》的发行量比10年前不降反增,成功秘诀就是其网站一直以来只对那些订阅了其印刷版报纸的读者才免费开放,其他的读者必须付费才能阅读其网络版内容。所以很多报纸,像拥有《丹佛邮报》和53家其他报纸的媒介新闻集团也已决定从2010年开始对其印刷版报纸的在线版本收费,但目前尚未确定具体时间。

  2009年5月上旬,拥有《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伦敦时报》、《太阳报》等多家报纸的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表示,“新闻集团旗下一些较有竞争力的报纸将在12个月内开始试行向报纸网站读者收费”。但在11月4日举行的一场电话会议上,默多克表示这一收费计划可能将被推迟。

  2009年,《纽约时报》的数字内容收费问题一直在管理层的研究讨论中,直到2010年1月20日,《纽约时报》网站才发布消息,明确收费时间从2011年初开始,届时该网站的访问者每月只能免费阅读固定数量的文章,其后便必须交纳固定费用方可继续访问,但印刷版订户则可以无限制地访问报纸网站,不必另外付费,不过具体的收费标准还没有确定。

  美国报业还在进行其他形式的电子版收费尝试。在线购物企业亚马逊公司2009年夏推出了大屏幕电子阅读器KindleDX,《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和《华盛顿邮报》宣布将其新闻内容出售给这一新版的大屏幕Kindle阅读器。

  5.新的数字报纸类型的尝试

  2009年11月初,一家名为Twitter Times(Twitter时报)的网站以报纸的方式向用户展示Twitter内容,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查看所关注的其他用户正在谈论的内容。Twitter Times能够向用户展示所关注其他用户发布的新消息,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被转发次数进行排序。

  6.与谷歌等搜索引擎或内容聚合网站的争执

  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尼尔森在线(Nielsen Online)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6月间,美国各大报纸网站的独立访问用户量突破了7000万大关,达7030万,占美国所有网民的35.9%。

  美国出版业调查公司Attributor于2009年12月1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截至11月15日的30天内,多达7.5万家网站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转载了美国报纸刊登的内容。Attributor跟踪了10.1万篇美国报纸文章被网站转载的情况,调查期间有7.5195万家网站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转载了至少1篇美国报纸刊登的文章,被转载的文章来自《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报纸。调查报告说,有的报纸原创文章被上述未获授权的网站几乎原封不动地转载了11.2万次,平均每篇报纸文章至少被转载4.4次,一些大报文章被转载15次。调查显示,博客网站“非法”转载报纸文章的现象最为严重,占“非法”转载网站的10%。此外,谷歌和雅虎网站的广告联盟未经授权使用报纸内容的情况也很突出。

  其实,在2009年年初,报纸和内容聚合网站的争议已经随着其对经济利益的需求而愈演愈烈。2009年4月初,《华尔街日报》总编罗伯特•汤姆森公开抨击Google无偿使用报纸内容为自己牟利,他认为Google这样的内容聚合者是网络时代的“寄生虫”。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更是呼吁报业联合起来抵制Google。 不过,据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Hiwise的数据显示,如果屏蔽谷歌,将导致《华尔街日报》网络版(WSJ.com)损失26%的流量。美联社同样对谷歌不满,但其CEO汤姆•柯利(Tom Curley)在11月中旬表示,建议谷歌为美联社新闻内容创建一项“新闻注册”服务,以提高美联社数字内容在谷歌搜索结果中的排名。

  而谷歌公司则在12月8日宣布,将把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新闻报道按照主题进行分类捆绑推出,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这一计划名为“鲜活报道”(Living Stories),目的是对热点新闻和最新信息进行突出报道。这被谷歌称作是“在呈现网络新闻方面的一次尝试”,提供一种方便读者阅读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所有新闻报道的高效新方式。谷歌将按照美国当前热门新闻话题,如医疗改革、高管薪酬等,将来自两大报的新闻报道放在一起,从而方便读者阅读。

  (二)英国

  英国全国性报纸都有自己的网站和数字报纸,有影响的地方报纸大多也有自己的电子版。如果说金融危机给英国的全国性报纸带来的冲击是收入滑坡,收益巨减的话,对地方报纸而言,它们面临的可能就是倒闭和破产。2008年至今,已有大约80家地方报纸难以为继: 约翰斯顿报业公司2008年已裁员1100人,2009年3月宣布再次裁员;卫报传媒集团在最近一财年利润下降85%的颓势下,也将旗下的地方报纸裁员数百人;镜报集团去年关闭了27家地方报纸,2009年7月,又关闭了20多家地方报纸;新闻探索集团决定在2009年圣诞节前关闭11家地方报纸。 而免费报纸也难逃厄运,据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8月20日消息,英国发行量最大免费晚报《伦敦报》在2009年8月也宣布关闭。

  传统报业面临空前的危机,但另一方面,数字报纸的发展面临这新的契机。英国的数字报纸已经有相当的经验和特色,但是金融危机迫使它们不断寻求新的方式和突破。

  1.强调印刷报纸和数字报纸的互动

  多数英国报纸在版面上都强调报纸与本报网站的互动,一方面在报纸上刊登网站要闻导读,另一方面在报纸重要报道末尾添加网站相关报道链接,引导读者进行深度阅读,延伸报纸容量,提供阅读服务。而报纸网站提供电子报、电子邮件、手机短信、RSS(网站内容同步阅读)以及资料报纸等多种灵活的订报方式,也吸引了大量网民读纸质报纸。

  2.停止印刷版,转向数字化

  2009年1月中旬,英国《卫报》常务董事Tim Brooks在接受美国著名媒体周刊MediaWeek专访时表示“将不再发行任何印刷品”。2月,由《卫报》、《观察者》和英国卫报公司组建的英国新闻媒体迁入投资1亿英镑的伦敦市国王广场(Kings Place)办公楼。英国卫报新闻和媒体有限公司作为数字化新时代的主导者,每月拥有2600万独立用户,而且这个数字在不断上升。新的办公楼是专门为该集团的多媒体机构而设计建造,拥有世界顶级的视频、广播和在线内容制作设备。搬迁到新的办公地点,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保持与报纸变革的同步,二是更好的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3.数字内容收费

  2009年5月,新媒体时代(New Media Age)的一份调查发现,英国77%的固定在线读者不愿为新闻网站付费。普华永道与世界报业协会的另一篇报告发现,消费者更愿意为金融或体育报道付费。

  2009年11月17日,英国《泰晤士报》主编詹姆斯•哈丁(James Harding)宣布,《泰晤士报》网站(Times Online)将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收费,访问者可以一次购买24小时访问权,或参加电子订阅,他同时排除了按篇收费的“微付费”(micro payment)方式。此举将使《泰晤士报》成为英美大型综合类报纸中,首家重新开始收费的网站,受到极大关注。

  4.地方报纸的数字化

  镜报公司在关闭了旗下的一些地方报纸后,新设了“直播报纸”(Gazette Live),这是一个专业新闻和用户自产新闻的混合体,根据邮政编码分类。而作为英国领先的数字出版公司北岩联合数字(Associated Northcliffe Digital)正在以镇为导向铺设网站,寻找当地的活跃分子和喜欢说话的人,引导他们去网上热闹。

  (三)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报纸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报纸发行量的下降尽管不如美国那么剧烈,但总体的趋势还是无法逆转的。相较于对发行量的担心,日本报界更为关注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对广告销售的影响,这已经极大地打击了日本报业,《朝日新闻》正经受创办130年来的首次财政赤字,终于在2009年下半年作出了削减成本和裁员的决定,而世界第二大报《每日新闻》则面临事实上的破产局面。对报纸未来的担心,使日本的报纸也在不停地寻找各种出路。

  1.关注数字内容收费的进展

  日本的互联网非常发达。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各大报纸的网站的浏览、下载等各项服务的获取方便而快捷。

  由于日本的各大报纸对它们的数字报纸一直是免费提供的,所以对收费存在一定的顾虑,2009年11月27日朝日新闻社社长秋山耿太郎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的表述颇有代表性:“日本所遇到的问题与美国完全相同:如果每份报纸都采取相同方式进行收费的话,那一定会产生皆大欢喜的局面。但现实情况是,肯定会有一份报纸,坚持特立独行的做法,采取内容免费,通过广告实现盈利。” 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份报纸有对其网站内容实行收费的计划,但它们对国外收费网站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2.手机阅读

  在日本报纸发行量饱和并走下坡路之时,手机报的发展给他们提供了巨大的盈利空间。日本的手机采用的是I- mode技术,I-mode用户可以随时连接互联网进行浏览,还可以定制个性化主页,这项技术直接促使了手机成为日本数字报纸的常用终端之一。《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报社纷纷通过手机媒体传送新闻,而日本手机用户则可以菜单式地选择网络信息服务。现在可以提供的服务包括新闻简讯、体育头条、职业棒球大联盟和J联赛的战况及娱乐明星的最新动向等,各种内容可以说应有尽有。

  3.多家报纸合作建设网站

  为共同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及经济危机带来的考验,日本大报间逐渐出现联合趋势。2008年1月起,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三报历史上首次合作共建 “日经—朝日—读卖网”,又称“新s”网站,联合开展网络信息服务业务,读者可在三家合建的网站上阅读、比较各报新闻,也可以从联合网站切换到各报的网站,阅读更详细报道。该联合网站原则上免费,主要通过刊登广告获得收入。此举不仅提高了各报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也提高了各报网站的吸引力。目前,“新s”每月的目标点击率为400万次,预计三年实现赢利。“每家报社网站的日点击率都在1500万至2000万之间。在此影响下,《北海道新闻》《中京新闻》《西日本新闻》与《日本经济新闻》等都参加的“47NEWS” 也开始营运。

  二 2009年中国数字报纸发展情况

  1995年10月20日中国第一家报纸《中国贸易报》上网,之后《广州日报》、《杭州日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纷纷创办自己的网络版。但在2006年前,“小样”式的网络版零散呆板,缺乏编排,PDF版也只是报纸的翻版。2006年2月20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北大方正集团经3年联合开发,推出中国首批共5份报纸的数字版,这些数字报纸界面便捷直观,翻阅灵活,读者通过网络可以完全按照传统方式阅读报纸。2006年3月13日,《合肥晚报》利用中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数字技术,创办中国第一份有声报纸。2006年8月1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创办可实现互动和多媒体形式的数字报纸《宁波播报》,并于10月26日推出一种高亮度便携式的电子阅读器为报纸载体。此后,中国报纸纷纷推出的所谓“全真电子版”。

  我国的数字报纸基本依托于报业集团的新闻网站,就目前来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数字报纸将报业集团的新闻网站作为自己的展示平台,比如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光明网有《光明日报》、《文摘报》、《中华读书报》、《新京报》四家数字报纸;第二种是数字报纸固然依托报业集团的新闻网站,但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网站,比较有影响的如上海的新民网和文汇网,他们既隶属于文新传媒集团旗下,可以从文新传媒网进入,也可以相对独立地存在,前者只有《新民晚报》一家数字报,后者也只有《文汇报》一家。

  在2009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中,2008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43种,其中1000种左右的报纸有了自己的多媒体数字报纸。 在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数字报纸的发展还是有着很好的前景的。

  不过,随着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报刊业的广告有显著的下降。目前我国报业正处于向数字化转型的尝试阶段,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金融危机对报刊媒体经营收入的影响会波及报业的数字化进程,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媒体会减少这方面的投入,从而不利于数字报纸的发展。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2009年我国数字报纸的具体情况。

  (一)我国数字报纸的发展情况

  2009年8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对我国数字报纸的发展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总结。该报告显示:

  1.八成多媒体数字报纸导航功能完备。测试结果显示,在335份多媒体数字报纸中,同时具有这3项导航功能的有272份,占总数的81.19%。

  2.近四成多媒体数字报纸不具备简单检索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在335份多媒体数字报纸中,具备关键字检索功能的多媒体数字报纸有200份;具备高级检索功能的多媒体数字报纸仅18份。据此,可以断定将近四成的多媒体数字报纸不具备简单搜索功能。

  3.绝大部分多媒体数字报纸更新周期与纸质报纸一致。

  4.半数以上多媒体数字报纸有两种在线浏览格式。

  5.近半数多媒体数字报纸用户控制功能设置不完善。

  6.绝大部分多媒体数字报纸没有真正实现多媒体化。本次测试显示,在335份多媒体数字报纸中,具备视频播报功能的仅有5份;具备语音播报功能的有30份,这些数据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多媒体数字报纸在这一方面的欠缺。

  7.1/3多媒体数字报纸读者交互功能差,不太重视与读者的沟通。

  8.仅有1份多媒体数字报纸是无纸版的原创数字报。

  9.多媒体数字报纸均未采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测试结果显示,在335份多媒体数字报纸中没有一份使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10.多媒体数字报纸的多媒体广告形式未得到广泛应用。

  11.仅有4%的多媒体数字报纸为付费浏览,盈利模式尚在探索中。

  12.绝大部分多媒体数字报纸依托报社综合门户网站而存在。

  (二)数字报纸出版及阅读技术

  从2006年2月到2009年10月,全国已有包括《浙江日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广州日报》在内的800多种报刊正在采用方正数字报刊系统同步出版数字报纸,占已经上线的多媒体数字报纸的八成左右。 方正阿帕比的数字报刊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将传统报纸出版、现代数字技术以及读者阅读方式等方面有机地链接在一起,实现了数字报刊快速、流水式生成发布,一次加工,可以同时生成网页版、多媒体版、手机报、手持阅读器版等多种形式的数字报刊,功能涵盖了数字报刊从生产、订阅、发行、广告、运营以及与读者互动等全部环节。

  另外,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家级数字出版试验室实行的“电子(纸)阅读器”测试工作历经一年时间,于2008年12月19日公布结果。该项测试对世界范围内10种可移动电子阅读器进行功能测试,其中包括美国亚马逊的Kindle和中国的方正、翰林、易博士、汉王等产品。所测产品,大多数都已经实现报纸的可移动数字化阅读。中国的易博士已实现了《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烟台日报》等多家报纸的可移动数字阅读。

  3.各市县数字报纸陆续上线

  在2006-2008年里,中国中央级、省级以及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市级的报纸已经先后实现了多媒体数字报纸的上线工作,2009年我国的数字报纸上线工作主要集中在市级、县级报纸。

  2009年1月21日,萍乡日报推出了多媒体数字报; 3月初,西藏的《昌都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开通; 5月初,《天中晚报》开通了数字版;5月18日,石嘴山日报多媒体数字报于正式开通;7月1 日,咸阳数字报上线;9月20日下午,开封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纸开通仪式在开封网举行;10月初《新大地报》、《维邦地产报》新版数字报平台已经开通,12月1日,《今日宁国》数字报开通上线……

  4.数字报纸发行平台的版权纠纷

  随着数字报纸的发展,各类方便读者阅读的数字报纸发行平台也应运而生,目前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有喜阅网、爱读爱看网和Xplus、八点报等,这些平台将各类数字报纸集中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了与报纸版权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5.数字报纸收费

  “温州数字报”是我国第一份收费的数字报纸,从2007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余份数字报刊在网上收费发行,占全国多媒体数字报刊总额的4%。不过由于深受“网络阅读就是免费”的观念影响,网络用户增长并不快。2009年11月24日在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人民网资讯部主任许丹丹透露,2010年1月1日开始,《人民日报》数字版将实行收费阅读,这一举措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太大收益,但将促进报纸的发行,并为防止盗版侵权提供技术保障。

  三 小结

  2009年,西方报业在金融危机和数字化浪潮的双重冲击下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困境带来的不仅是一系列的破产倒闭,它也给西方报业带来了不得不寻求和开拓新的出路的动力,所以在2009年里,我们看到了西方媒体的巨大转变,他们将网络化、数字化作为摆脱危机的重要手段,数字报纸得到了极大的重视。除了有些纸质媒体停止印刷版,专攻数字报纸之外,很多报纸从数字报纸的版式、内容、表现方式等各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改革,并且相应地对报社的机构设置、工作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安排,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和培养。为了寻找到更为有效的盈利途径,这些报纸还在数字报纸的收费方式、收费内容、收费金额等方面做了不同的试探,尽管在2009年直接宣布收费的数字报纸数量不算很多,但更多的报纸在关注着它的进程,并准备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分得一杯羹。

  由于中国的报纸发展并没有西方那么充分,所以,中国的报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并没有经历西方报纸所面对的惨淡的局面, 虽然有些报纸广告额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还没有破产倒闭的大潮出现。不过相对地,中国报业也没有西方那么强烈的向数字报纸转化的动力。和西方比较。我们的数字报纸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表现方式上都还略嫌单薄,工作人员对于数字报纸的制作还缺乏西方同行的自觉性,在数字报纸收费的问题上面临的阻力也大于西方报纸。在2009年,中国的数字报纸在市县报纸上线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不过数字报纸版权保护的问题也浮出水面。相对而言,在经历了2006-2008中国数字报纸较快发展之后,2009年的进步似乎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