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重点推荐

 

季为民: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演变及意义

作者: 季为民 发布时间:2021-06-28 13:06:00 来源:青年记者

新闻职业精神作为新闻职业的精神内核与灵魂,对引领新闻工作者恪守职业道德发挥着关键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新闻职业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职责,新闻职业精神作为新闻职业的精神内核与灵魂,在引领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舆论导向、正确新闻志向、正确工作取向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新时代,新闻从业者应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定位新要求,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在书写时代画卷中创造新的业绩。

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和发展演变

(一)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

新闻职业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行社会调控和舆论引导的职业。[1]新闻职业精神则是新闻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态度的集中表现,它包括对新闻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的认识与坚守,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的观念建构与价值追求,涵盖了职业群体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2]正如马克思所说:“每家报纸都完全会体现出真正的伦理精神,就像每一片蔷薇花瓣都表现了蔷薇的特质并发散出蔷薇的芬芳一样。”[3]

(二)新闻职业精神的发展演进

1.随着近现代新闻业的发展而发源成长。中国新闻职业精神的源起可追溯至1815年第一份中文报刊诞生,随着西方传教士把报纸带到中国及国人开始自办报刊的活动,萌发了最初的新闻职业精神。在民族危亡的每个重要时期,早期中国新闻人给社会责任赋予了独特的“文人论政”内涵,通过新闻实践启智润心,启蒙救亡: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工具理性到“报馆有益于国事”的价值理性,从邵飘萍“品性为第一”的读解到邹韬奋“报人报格”的信念,再至《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服务公益的理念,开启了新闻职业精神的实践追求。这些实践见证了早期新闻职业精神的执着探索,也直接影响了近现代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职业精神的认知。

2.在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探索完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将新闻事业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结合,通过新闻实践不断发展探索与时俱进的新闻职业精神内涵。特别是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新闻事业和新闻队伍建设,强调在新闻职业精神的实践中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原则、“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宗旨、“政治家办报”的素质修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革命、建设中不断发展,新闻职业精神不断精进,同时代脉搏共振,继续发展与完善。

3.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构前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和新闻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回归定位,重获新生,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受到持续关注。党中央历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新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科学论断。新闻战线开展了一系列新闻道德建设活动,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发布实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新闻职业道德的标准,为新闻职业精神注入了政治性和专业性的内涵。

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扬光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闻业的业态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融合成为新闻业的新趋势新方向,新闻队伍的结构和实际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将其定位为极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特别对新闻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目标:“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4]。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5]人才,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6]。这也为新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注入了核心内涵,即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真实性等专业原则的实践要求,发扬优良工作作风,遵循规律加强媒体融合创新,遵守法律纪律和专业伦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展示良好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弘扬新闻职业精神的重要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受到关注,并成为弘扬新闻职业精神的重要实践。中宣部等部门联合部署新闻战线先后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等。而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探索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职业精神的确立明确了指导性、专业化、实践性、时代性的方向。1981年,中宣部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制定颁布《记者守则(试行草案)》;1987年,中国记协公布《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草案)》;1991年1月,正式发布《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4年4月、1997年1月和2009年11月对《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进行了三次修订;2019年11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再次修订,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确定了新标尺。

新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深入研究新闻界当前存在的违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规范性要求,注重在新时期发挥行业引领、行为规范的自律作用,彰显了新闻职业精神的时代性,体现了新闻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是新闻媒体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新闻媒体践行“三贴近”“走转改”要求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导向意识的重要依据。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发布至今共有5版,对准则的不断修订,体现了新闻职业精神的发展趋势,这其中包含着“变”与“不变”的统一。“变”体现着新闻职业精神与时俱进,随新时代进步发展要求而完善,适应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形势新定位新使命,适应媒体融合和新兴媒体的新挑战新发展,适应新闻队伍发展的新结构新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不变”是指新闻职业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人民主体性原则,坚持真实客观公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向成熟与发展。

弘扬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面临的问题

当前,弘扬新闻职业精神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闻从业者践行职业精神动力不足

当前,新闻业面临一系列困境,迫切需要发掘和发扬职业精神的内生动力。首先,精神力量的巨大与精神动力的缺失成为突出矛盾。一方面,职业精神对社会和职业的价值凸显,新时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需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的引领,需要高尚职业精神价值观的引导;另一方面,商业利益、物质追求和个性需求弱化了公共精神的共识,降低了职业精神的动能。而且,商业竞争模式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商业逻辑也改变着媒介组织和新闻生产的传统,降低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职业责任、道德规范、自我价值的认同,日益成为出卖劳动力的“新闻民工”,在政治、商业等外在压力下,消解了对新闻职业道德的坚守,造成职业精神动力缺失。

(二)后真相时代遵守职业规范意识淡化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为大众的新闻生产赋权,人人都有发声的渠道和平台,而多数人在参与新闻生产时对新闻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规范一无所知,对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也造成了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后真相时代狂欢:追求时效忽略事实、追求点击忽略客观、追求利益忽略公正,标题党大行其道,虚假新闻屡见不鲜,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难以消除,低俗报道、不良广告泛滥,侵犯隐私、渲染凶杀、宣扬暴力、传播色情等失范现象频发。专业记者为能在汹涌的信息大潮中生存,很难做到及时鉴别真假,事前核查也逐渐转为事后核查,诚信意识、道德良知、社会公德等最基本的新闻职业精神元素正在被消解、淡化。

(三)价值多元导致人文精神失落迷惘

目前,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信念淡化以及信仰危机形成了对社会人文精神的巨大冲击,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精神也经受着考验。主要表现就是劳动的异化和社会关系的某些物化。当前,尤其是智能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体力、智力、知识技能正被作为工具开发利用,本来服务于新闻人的工具却反过来成了主宰,加之对金钱财富和高科技的崇尚流行,新闻人成为职业(技术或产品)异化的结果,影响着他们的新闻价值观和实践观,影响着他们的人文关怀(人还是物)选择。[7]

弘扬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应立足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成为新闻工作者服务时代、服务人民、凝聚共识、引导舆论、奉献社会的精神动力,需要发挥以下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塑造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理想与价值取向

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觉担负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坚定高尚的新闻理想,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弘扬时代旋律,以优秀的新闻作品和良好的职业作风为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增光添彩。

(二)提供新闻职业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持

新闻舆论工作是极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出发,深刻把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当前,传媒格局正全面重构,新闻工作者需要弘扬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改革创新,推动媒体融合,改进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

(三)遵守新闻道德规范的价值标尺和内在修养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新闻道德失范问题呈现出新特点,需要在包括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全媒体行业建立和实施新媒体新闻道德规范。应该把《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实施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引领广大新闻从业者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公民道德为价值标尺,自觉恪守职业道德,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提升媒介素养和道德修养。

塑造和践行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

坚持和践行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应以新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为目标,树立新闻理想,强化职业责任,严守职业纪律,改进职业作风,凝聚建立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共同的职业追求、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8]

(一)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全面领导

这是由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定位所决定的。我国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中国新闻事业的领导是实现这一性质定位的基本保障,而坚持党管媒体则是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体现,是确保党对媒体的主导权、管理权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领导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倡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重要体现就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这些要求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新要求的体现,明晰了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做到“四向四做”和增强“四力”等具体实践要求,使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也为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确立了标尺。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9],这是新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准则,是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的重要内涵。需要在工作中“保持人民情怀”“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畅通人民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些是在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的核心内涵。

(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实践原则。新闻从业者应“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滋养美好心灵”,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内容,同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做到“科学监督,准确监督”,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正确开展”舆论监督统一起来。这是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的实践要求。

(五)坚持真实性原则等专业要求

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者报道新闻必须始终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和普遍原则。新闻报道应以事实为基础,依据事实进行报道。“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10],坚持真实性原则要“努力到一线、到现场采访核实”,在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时要把好“导向关”“坚持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统一导向要求、管理要求”。这既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也是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的专业追求。

(六)发扬优良工作作风

在我国的新闻职业建设过程中,优良作风一直作为新闻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有着丰富的职业修养和职业精神内涵,是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敬业爱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等,为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奠定工作基础。发扬优良工作作风不是一句空话,需要通过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达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工作要求。[11]需要“保持一身正气”,在“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融合技能”的同时,抵制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等行为,真正让新闻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七)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融合的创新要求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要按照规律办事。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互联网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12]弘扬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就应“坚持改进创新”,研究把握“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顺应全媒体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网络信息生产和传播的特点规律,深刻把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善于运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提高网上正面宣传和网络舆论引导水平”“创新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理念、业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将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改进创新密切结合,用好用活新媒体,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新闻作品的品质和传播效果。

(八)遵守法律纪律和职业规范的道德约束

加强新闻法治,实现新闻工作依法依纪运作,是保障新闻出版合法权益、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提高新闻工作者职业水准的重要举措。我国的新闻法律纪律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立法、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宣传纪律等,这些都是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职业精神的底线要求。弘扬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需要“严格遵守和正确宣传国家各项政治制度和政策,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尊重和保护新闻媒体作品版权”“严格遵守新闻采访规范”“严守道德伦理底线”“不刊播违背科学精神、伦理道德、生活常识的内容”,坚决杜绝违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行为。通过法律纪律和职业规范的有效约束,实现新时代新闻职业的道德引领和精神弘扬。

(九)提升对外展示良好形象的国际传播能力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传播中,新闻工作者既需要对外展示自身良好形象,也要在对外传播中展现良好国家形象,这是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对国际传播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是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特别是要掌握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外国观众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生动诠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着重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从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文化共识。

弘扬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是践行服务人民宗旨的道德起点,是实现新闻理想、维护职业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保障。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以弘扬新时代新闻职业精神为职业追求,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独特的时代贡献。

【本文为中国社科院马工程重大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创新与新闻事业发展研究”(编号:2018mgmgczd001)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规划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编号:2019ZDGH014)阶段性成果】

[1]郑保卫.简论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战线,2004(05):32-34.

[2][7]张晓锋.新闻职业精神论[D].复旦大学,200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0.

[4][5][10]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6]习近平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强调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N],人民日报,2016-11-08.

[8]季为民.树立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标杆[J].青年记者,2020(10):49-51.

[9]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1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让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1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07;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5.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子函对此文亦有贡献)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