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重点推荐

 

为年鉴三岁庆生为年鉴成长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第三届编辑出版研讨会纪实

作者: 沙垚 发布时间:2018-06-19 10:57:00 来源:

六月的厦门,凤凰花开正艳。

15日上午,《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第三届编辑出版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别具特色的科学会议中心举行。

厦门大学校长助理赵铁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郑树东在开幕式上分别介绍了厦门大学及其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史和发展现状,并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他们认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真实记录了学科的发展,全面展示了学人的风貌,立体呈现了学界的贡献;年鉴编辑出版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有助于推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厦门大学校长助理赵铁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郑树东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历程,认为学科每一步发展都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密不可分。《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的创办既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蓬勃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新闻所作为国家级研究机构的责任与担当。一转眼,年鉴已经出版三卷,学科发展的碎片化在这本大书里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她向年鉴编委会、编辑部和各位与会嘉宾表达了敬意。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委会主任、主编唐绪军在致辞中用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一是感谢,感谢全国新闻院校、社科院以及媒体研究机构对年鉴编辑出版工作的支持,没有大家的鼎力相助,不可能有年鉴的今天。同时,感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担了这次研讨会的组织工作;二是自信,有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繁荣发展,有各位编委和特约编辑的大力帮助,有编辑部的辛勤付出,这部年鉴一定会做得更好;三是希望,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精益求精,把《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真正做成一本记录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历史,承载新闻传播学人梦想的鉴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委会主任、主编唐绪军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阎立峰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阎立峰主持了开幕式。

研讨会上,年鉴的编辑出版者和各位与会嘉宾畅所欲言,总结成绩,坦陈不足,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主任、《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副主编钱莲生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为题,对年鉴创办三年来的内容呈现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这部年鉴陆续回顾了百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状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取得的实绩,客观、生动地记录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动态。他还从政治方向、深度开掘、真实准确、突显特色、张扬个性、注重细节等六个方面阐释了办好年鉴的思考,提出年鉴未来的努力方向。他总结了2017年卷年鉴的编撰工作,并对2018年卷年鉴供稿工作做出部署。他特别向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撰稿的作者们表达了敬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主任、《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副主编钱莲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彭莎莉分享了编辑这部年鉴的感受。她认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7年卷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遵循学术发展规律,兼具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一部编撰体例鲜明、稿件内容上乘的年鉴。同时,她也对进一步提升这部年鉴的编撰质量提出了建议,比如,要选择优质图片、科学编制索引、加强学科评价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彭莎莉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认为,三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的学术品质、学术内涵、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于细微处见精神;体现了传播学科学术视野的开放,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年鉴工作。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宏元回顾了自己参加年鉴会的经历,见证了年鉴的发展与初心。认为在一个匆忙浮躁的时代做年鉴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他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建议在篇幅上做适当压缩;二是对年度热点做一些追踪呈现。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李建伟,建议在不增加篇幅的基础上更全面地呈现学科的面貌,比如增设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军事新闻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顾理平肯定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的历史价值,认为这部年鉴对新闻传播学科意义重大,并建议把新闻传播学权威期刊的总目录纳入年鉴,这样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这一年新闻传播学的学者们主要在研究什么,关注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副院长何志武认为,这部年鉴如实反映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建议可以每年筛选一些热门和冷门的选题,聚焦学科年度的主流与前沿。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淑华表示,连续参加了3次年鉴编辑出版研讨会,每一部年鉴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她认为年鉴对主要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年度发表情况进行综述,既能体现学科发展水平,还能让研究者感知年度热点与前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赵云泽从组织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三个方面充分肯定了这部年鉴的意义,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带领新闻传播学界不仅仰望星空,而且脚踏实地,为这个学科的发展积累学术资源,令人感动。同时建议依托年鉴建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测量学科的年度发展状况。

河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韩立新认为,这部年鉴具有三重角色,即学术记录者、标准制定者和方向指引者。建议年鉴收录一些特色研究方向的年度研究进展,比如厦门大学的华厦传播史研究等。

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红认为,这部年鉴具有四个特点,贯通大小、纵横交错、开放自信、富有情怀。并提了几个建议,一是2018年作为一个大周年,可以做一些周年性的综述;二是可以对当前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基地做一些介绍;三是对学科新的增长点做一些记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支庭荣,用三个词来形容年鉴工作,一是答卷,年鉴是代表新闻传播学界向社会交出的一份答卷;二是考卷,年鉴编委会出卷出得好,各供稿单位按要求精心供稿,忠实记录了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轨迹;三是创新,年鉴每年不断创新,体现了编撰者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他建议,年鉴应追踪记录每年的研究热点。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放认为,这部年鉴对历史的追溯十分有意义,比如记录四大文摘历年的转载情况、早期硕士学位论文题录等,补充了原有资料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一是收录一些针对业界的对策报告,二是对传播和艺术的学科成果做一些区分,更多聚焦新闻传播学科本身。

唐绪军主持了研讨会。在研讨过程中,他回应了部分嘉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总结讲话时,他回顾了自2014年香山会议筹备创办这部年鉴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发展历程,并表示今后会继续努力,充分吸收各位编委、特约编辑和作者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的编撰质量,更好地记录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进程。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市社科院传媒所、天津市社科院舆情所、河北省社科院新闻所、安徽省社科院新闻所、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光明日报新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工作者等50余人以及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部分师生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福建媒体发展与对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