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重点推荐

 

陈崇山:在庆祝新闻所4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27 12:02:00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陈崇山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能够在耄耋之年参加新闻所40周年庆典,看到了许多久未见面的老朋友,特别开心。看到你们,让我回想起在新闻所走过的40年中,你们给予我们的无私帮助和有力支持。你们是新闻所成长壮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我衷心地感谢你们,欢迎你们。

所领导让我讲讲新闻所的发展史,我曾经在我的博客上发过一篇文章,题目为“新闻所的创业者们”,描述了第一代新闻所人艰苦创业的历程。今天,我向大家重点介绍一下:

新闻所成立于1978年8月15日,正是“文革”结束,拨乱反正,万业复苏的时刻。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安岗同志,深受中央党报严重缺乏骨干采编人员的困扰,去找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同志,提出培养高级新闻人才的设想,深得乔木同志赞赏。他俩深谈过两次,对新闻所的定位、规模、方针、任务等,都做出了谋划。于是,社科院决定成立新闻研究所,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并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建立新闻系,培养新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当年就招收了81名新生,学制三年。曾有人问:“是先有新闻所还是先有新闻系?”依我看,没有先后,是齐头并进的。

和社科院其他单位有所不同,新闻所最初是由三驾马车拉动的:挂社科院的牌子,住人民日报的房子,用新华社的设备,三家共同派干部搭建领导班子:由人民日报的安岗同志任所长,谭力同志任副所长,新华社的戴邦同志任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所长,社科院的谢冰岩同志任副所长。第二任所长商恺是人民日报的,副所长钱辛波是社科院的。第三届领导班子都是社科院的。最初的行政人员也是分别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和社科院派来的。架子搭好后便立即广招人才。

当年引进的第一批科研人员如方蒙、方德、何炳然、王敬、张黎、闫惜同、韩辛茹、张钰等同志,跟所的领导干部一样,都是有数十年新闻实践经验的资深的新闻工作者,都具有勤劳、热情、坦诚、公正、勇于担当的优良品格,他们在新闻所勤奋工作,无私奉献,造就了新闻所风清气正的所风,使所内人人心情舒畅,个个奋发向上,发挥个人专长。如今,我提到的这些同志都已驾鹤西去,但他们依然活在我们心里,我们感谢他们,深切地怀念他们,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闻研究所,定位于创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不仅要研究新闻的“术”,更要研究新闻的“学”,即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分析我党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从中寻求马克思所说的人民报刊的“规律”,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成为一门学问,再来指导新闻实践,不断提高我国新闻工作的水平。

我是1979年9月进所的。被分配在新闻理论研究室,这个室的全称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室”。当时还有党报研究室、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室、和世界新闻事业研究室。以后人员增加了,相继成立了广播电视研究室、新闻业务研究室和编辑室。后来因引进了西方传播学,世界新闻事业研究室便改名为传播学研究室;1992年,新闻研究所也改名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习惯称新闻所)。

新闻所在科院社是个小所,人员少任务重,因此采取开门办所的方针,“提倡科研人员同新闻工作者及广大新闻爱好者、支持者互相合作。”用滚雪球的方式壮大新闻研究队伍。恰逢1980年北京新闻学会成立,办公机构设在新闻所。我所就以新闻学会为依托,全方位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每月都举办几场不同内容的学术研讨会,每年都同新闻单位或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合作,举办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与澳大利亚同行合作举行的“中澳新闻讨论会”,则是新闻所走向世界的起点。由于当年思想开放,讨论的内容新颖,吸引了大批有志于新闻学研究的人参加;频繁的学术活动,推动了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空气不断高涨,新闻所一时成了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中心。

为了记录和保存新闻研究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新闻所最先创办了《新闻研究资料》,以后又与新闻学会合作创办了《新闻学刊》(现称《新闻传播研究》)、《新闻学会通讯》和《中国新闻年鉴》。建所不到三年,各研究室就有可喜的成果奉献,如新闻理论室于1980年出版了99万字的《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世界新闻研究室1980年出版了《高尔基论报刊》,1981年出版了《日本报业简史》等书籍。

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新闻所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既让他们接受系统的课堂教育,又鼓励他们参与新闻实践,并同所内科研人员一道,参加新闻所的建设,比如参与抢救史料,比如参加北京地区首次大规模受众抽样调查。1981年,首届新闻硕士研究生毕业,为中央新闻单位输送了高素质的采编人才,也为新闻所充实了科研力量。如今,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大都已成为新闻单位、高等院校及一些党政部门的骨干和领军人物,这是新闻所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新闻所的骄傲,我们感到莫大的宽慰。

总之,40年来,新闻所在党中央和社科院的领导关怀下,在新闻界朋友们的支持扶助下,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研究资料,出版了大量新闻科研论著,培养了一批优秀新闻人才,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殷切希望全所同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集中精力于基础研究,早日拿出骄人的科研成果。

最后,我祝大家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待到新闻所50周年大庆时,咱们还在这里欢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