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公告启事

 

聚焦智能关注平台“智能传播与数字平台”研讨会在沪举办

作者: 张仟煜、雷婕妤、孙萍、易前良 发布时间:2021-10-13 19:43:00 来源:

10月9日,中国“智能媒体传播论坛·智能传播与数字平台”在上海举行。这场由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论坛在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

会议由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致辞,百度高校合作部副总监计湘婷做了题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分享。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学者、平台从业者和媒体人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关于智能技术、平台传播的知识盛宴。线上直播人数共计5000余人次。

论坛以“智能传播与数字平台”为主题,分为“平台理论、路径与方法”、“平台应用与治理”、“技术反思与批判”、“媒介实践与青年亚文化”、“数字化性别”、“数字劳动”6个专题。论坛主办方在百余篇相关的论文投稿中遴选出20篇优秀论文,并邀请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23位作者进行分享。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易前良、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马中红、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孙萍等9人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南京社会科学》副总编虞淑娟、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曹书乐、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方师师等8人担任本次论坛的评议人。

此外,来自百度、腾讯、美团、哔哩哔哩以及澎湃新闻、中国妇女报等业界相关从业者也应邀参与本次论坛,并围绕平台治理、技术伦理、数字劳动、社群文化等进行了开放式的产学对谈及互动。

接下来,让我们按下回放键,用“一句话观点”重温本次论坛中的精彩瞬间。

上午会议

·一句话观点·

01

上午会场—专题1

孙萍:平台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传播关系进行重构。

马中红、胡良益:我们建立了“数据基础设施”的可供性理论框架,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视角呦~

易前良:我理清楚了媒介技术的物质性研究脉络,为新媒体的理论化做了点基础性工作。拿走不谢!

孙藜(评议):方法、物质性、可供性这些概念如何与既有的学术脉络进行对话和连接?

02

上午会场—专题2

童桐:你还在偷别人的“能量”吗?平台中的环保行为,可能是一种“虚假的行动主义”

孙宇、王洋:你有多少个地方的健康码?健康码是行政逻辑对疫情治理的应急机制,也是平台与算法运行嵌入本土社会逻辑的展现。

赵宇超:注意了,基层政府利用新型技术和平台化治理逻辑改造行政体制机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偏离其本身预设的公共性和创新性。

虞淑娟(评议):我来给大家认真讲讲期刊编辑是如何审稿的,以及顺便批评一下孙萍老师的论文~

下午会议

·主旨发言·

项飙:如果把数据比作石油,那么最重要的不是石油,而是油管。油管就是数据来源的途径,平台就像油管,人的关联性是数据的来源,平台利用人的关联性赚钱。

01

下午会场—专题1

高冉:数据殖民竟在我身边,被殖民的奴隶竟是我自己。

陈敏:算法是软件的核心和灵魂,应该用民族志的方式分析算法。

柳庆勇:用区块链治理广告流量造假,行得很!

方师师(评议):通过数据打通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需要注意受众是主体性与被动性共存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是什么的描述层面,应更进一步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02

下午会场—专题2

潘莹:某乎高赞回答,女主播成为系统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徐婧、孟繁荣:我的爱豆实在太可爱了怎么办,可以当妈粉数字化抚育TA啊!

李海力、陈旭:你找不到对象,是因为你用错了交友软件!——论西方交友平台的白人性。

卜卫(评议):你以为你在做性别研究?NO!其实你做的是妇女研究!而理想的sisterhood可能无法实现!

03

下午会场—专题3

舒竞:中介化的童年,是二次创作视频送给粉丝的礼物。粉丝派系之间的对抗性竞争,在本质上是关于童年观的博弈。

孙文峥:直播学习与观看直播学习的年轻一代,在“拖延”、“分心”与“缺乏自制力”的困境中自我救赎与挣扎着。

季芳芳、王雪玲:穿国潮是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话语体现。但是,穿国潮的年轻人,是真的爱国还是被品牌PUA了呢?

曾昕:古风音乐,在出圈的边缘疯狂试探。虽然唯美,却也难逃商业化和情怀感的纠结。

曹书乐(评议):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作为一个Academicfan,不应过度沉迷研究对象,应时不时将自己抽离出来客观冷静地看待我们的“idol”。在看待一个问题和现象的时候,适当地加一点儿政治经济学的佐料,也许会触动意想不到的味蕾。

吕鹏(评议):研究方法要和理论框架需要适配,过犹不及哦。另外,直播学习中的亲密关系是一个不错的分析视角。

04

下午会场—专题4

赵鹿鸣、叶韦明:最熟悉的陌生人,不是你的EX,而是“抖音爸爸”的算法!

曹钺:在直播间疯狂下单特产,可能只是因为你是个善良的人。

牛天:你关注的UP主和网文大大竟然是卷王,也就是“陀螺式的死循环”!

姬广绪:冷知识:凉山是四川省第二大数据流量使用地区,凉山主播在演穷人。

王虎(评议):即便是最牛X的创意劳动者,背后也要受算法资本权力的控制。

苏春艳(评议):在直播间买东西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外卖骑手和Vlogger没有本质区别,卖惨的人也要有点东西才能卖!

研讨会中既有“上接天线”的理论,也有“下接地气”的实践;既有赞美的掌声也有犀利的批评;既有学界的观点也有业界的反思。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第二届“智能传播与数字平台研讨会”落下帷幕,在创造一个学术化与实践化结合的前沿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为了传播学研究和智能媒体创新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