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动态信息

 

《中国传播学三十年》出版首发式在京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1-14 12:50:29 来源:新闻所信息室

2010年7月10日,由第十一届中国传播学大会组委会组织举办的“传播学30年工作坊----当代中国传播学史研究工作坊暨《中国传播学30年:1978—2008》首发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中国传播学30年:1978—2008》一书于2010年7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在藉第十一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召开之际举行的当代中国传播学史研究工作坊暨《中国传播学30年》出版首发式上,杨瑞明代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所“中国传播学30年课题组”介绍了课题的缘起与框架、传播学发展历程与成果的价值与特点。张丹代表全体课题组成员对参与课题和在著作问世过程中做出各种贡献的人员表示感谢。在学术研讨单元,胡翼青与刘海龙两位年青传播学者就本书涉及的中国传播学30年知识主体与传播学本土化问题展开了学术对话。

  来自国内的传播学者白贵、戴元光、段京肃、胡河宁、芮必峰、邵培仁、吴飞、徐泓、周葆华等,还有来自海外的日本北海道大学传媒研究院渡边浩平教授和韩国首尔大学信息传播系的姜明求教授,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分社社长郭银星等参加了这次首发式。各位学者充分肯定和赞扬了这本著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课题组成员为书写中国传播学学术史的奉献精神和巨大努力。

  浙江大学传播学部委员邵培仁指出,这本著作能够以其完整性、全面性、权威性和自身的魅力成为相关各学科学者、学生的常备书。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戴元光指出,虽然目前中国传播学的整体水平不足以产生影响其他国家学者的力量,但几代学者为之付出的努力不应被否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段京肃、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芮必峰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白贵都认为,这本著作对中国传播学研究三十年来的全面系统梳理,较为公正、客观地体现了各位学人为中国传播学研究做出的贡献。

  作为出版本书最主要的责任编辑,郭银星指出,著作第三篇学者自述部分是本书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存在使这本著作不再只是一本单纯的资料汇总,是过去同类著作中没有过的,可以说是同类著作的突破与引导。在肯定著作价值的同时,与会学者们都提出,期望这本著作的问世,可以推动传播学科的继续发展,促进更多新生力量和新成果的问世,使传播学的学科发展更加规范化、全面化。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经由中国的新闻学者于30年前引入中国大陆。经过介绍、消化、转化、应用和批判等阶段后,今天的传播学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学科体系也随之确立,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传播学30年》力图以独特的视角,从各个研究领域出发,系统而完整地把对中国大陆传播学发展30年的基本判断呈现给读者。作者们在对大量文献资料悉心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播研究的内外学术环境、重要事件、人物、文本、观念、理论来源、研究领域、研究取向、学术批评与争鸣等课题进行了各自的研究和解说,形成了国内首部中国传播学科发展史的基础文献。

  《中国传播学30年》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编为编年史,着重描述了传播学研究在中国立足与发展的全过程,呈现了学术研究道路逻辑演进的来龙去脉;第二编为专题研究报告和综述文章,集中重访了传播学30年来重要的研究领域,并运用批判的视角,反思传播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编为学者自述,通过部分学者的个人学术道路回顾,记载了他们与中国大陆传播学发展的相互联系、独特贡献和重要的学术观点,以求较完整地反映该学科与学术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历史原貌;第四篇由4篇资料文章和4个索引构成,旨在为读者的深入研究提供方便。

  《中国传播学30年:1978—2008》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重大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主要由该所研究人员组成,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研究员为该书撰写了总序。该书主编是王怡红、胡翼青,副主编为张丹、杨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