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传播研究

 

新兴传媒形态——播客之发展现状探究与传播学观照

作者: 石兰 发布时间:2010-09-27 15:13:00 来源:

摘要:从当前发展轨迹来看,播客的势头甚至比当年的博客来得更为迅猛,这种新型传媒形态确实值得我们传媒人关注。本文试通过播客的整个传媒形态分析,从播客的定义出发,进而解析国内外播客的发展态势、剖析播客的传播特性,对播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理性的透视与合理的展望。

  本文以新兴传媒形态——播客为研究对象,结合传播学、新闻学和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国内外播客发展态势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播客作为新兴传媒形态的传播特性,并对我国目前播客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究,进而提出国内播客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解决的方案设想。通过播客与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进而揭示出播客优于传统媒体的可嘉之处,经过进一步归纳总结得出可供传统媒介借鉴的结论,并将其上升至理论层面,对传媒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播客 媒体 网络视频

  Abstract: The tendency of podcasting is developing much more fiercely than that of blog during that time through the up-to-date development track. The kind of new media formation is worth to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our media operators. The thesis concentrat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ntire media formation, such as podcasting’s definition,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home and abroad, th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 Simultaneously, the rational dialysis and logical outlook of podcasting’s future prospects are being taken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and thorough research into it.

  The thesis regards the new media formation named podcasting as its research object, combining with subjects such as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 Law and Economics and so on. The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methods are used as the researching method of the thesis. I lay emphasis on investigating about th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 of podcasting and research into the pres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n point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 during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domestic podcasting to put forward the further resolvable plan. The thesis also makes it known to all that podcasting has various kinds of advantages compares with traditional media. Podcasting has become popular as it allows listeners to time–shift content. This special capability allows consumers to take their favorite shows with them wherever they want. Podcasting represents a shift from mass broadcasting to on–demand personalized media.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greater flexibility, podcasting invariably also offers listeners an escape from the advertising that plagues traditional broadcasting.

  From my point of view, the radio industry is not necessarily in any great danger of losing significant market share to podcasting. By doing this they will gain customer loyalty and be able to better market to their audience. Undoubtedly, the conclusion formed can be utilized by traditional media, which will have much effect on the optimization of media industry.

  Key Words:podcasting  media  Internet video

  一、绪论

  互联网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网既出”,引发了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一场革命。播客,作为全球人气最旺的新媒体之一,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另一方面和MP3播放器的普及有很大关联。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本文将以播客这种新兴传媒形态为代表展开论述。

  我们可以看出,播客具有巨大的文化包容性,通过网络可以跨地域传播,形成一个多文化并存的庞大系统。其中大量内容是健康、积极的,但是也存在需要限制与引导的不良因子,这对我国网络传播的发展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播客概述

  (一)播客的产生

  “播客”是从网络世界进入汉语的又一个新词语。“播客”一词和“博客”在意义和词形上都有关联,让我们先说说“博客”。

  “博客”是英语Blog的音译,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网页中链接的通常是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Blog的变体Blogger是指创作并把文章张贴到个人网页上的人,它的文形式也是“博客”。

  “播客” 被人称为有声音的“博客”,也叫语音网志。其英文原型是Podcasting,虽然有少数人将它译为“波刻”,但大部分人认可的译法是“播客”。

  Podcasting是个组合词,是由iPod和broadcasting两词组合而成的,iPod是指苹果电脑公司推出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而broadcasting是“广播”的意思。2005年6月,苹果公司将i-Tunes软件版本升级到4.9,推出内置的播客支持功能,一夜之间让播客从地下走到了台上。美国著名互联网评论者杰克•勒丁顿对播客的理解是:可以订阅音频和视频节目,下载到个人的电脑,以便于从便携式播放器随时播放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一个完整播客的传播流程分为制作上传和下载收听两个过程。

  如前所述,“播客”只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至于那些“播客”上的原创作品是否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喜爱,是否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只能看具体作品所具有的价值了。“播客”产生的那一天起,也同样伴随着质疑,同样因其所传播信息的鱼龙混杂带来了监管上的新问题等。

  (二)播客的定义

  综上所述,我个人把“播客”理解为:播客,Podcast的英文译名,Podcast是由美国苹果公司2004年底生产的iPod和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它指的是一种向互联网发布音频、视频等媒体文件的方法,用户通过订阅RSS自动接收文件,并将媒体文件转到便携终端如iPod、手机等媒体播放器上收听、收看。我们说的“播客”,指的就是制作、发布Podcast的人,英文是Podcaster。

  三、播客的发展态势解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宽带网的普及,尤其是视频上传、下载技术的迅速发展,播客们迅速增加,互联网上的视频播客网站呈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的态势。

  (一)播客在国外

  如今,播客已经成为美国各大传媒争相追捧的对象,用户已达84万,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到5600万。仿佛是一夜之间,一种新兴传媒形态——播客已席卷全球。美国权威的商业周刊《Bizre-port》惊呼:“播客已在一夜之间成为主流。”这种带有“草根”色彩的传播方式正逐渐受到国际传媒巨头ABC、NBC、ESPN的热推,这些媒体陆续在其网站上推出了免费的“播客”服务。个人电子消费品巨头苹果公司于不久前发布了内置播客功能的iTunes。

  据美国调查机构Macworld于去年7月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一(32%)的读者已经收听播客,28%的读者将尝试制作播客,也就是说,有60%的网上读者将成为播客用户,另有24%的读者对此不感兴趣,仅有16%被调查者根本不知“播客”为何物。 

  另外,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根据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的调查数据(图4),2006年美国的播客总用户数量达到1000万,其中活跃用户数量为300万,到2010年美国的播客总用户数量将有5000万,其中活跃用户数量为1500万,未来几年内,美国的播客人数将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据e-Marketer市场调研公司另一份市场调查报告预测:While advertising on podcasts is in its infancy, the nature of the audience and strong growth already have major brands investing in podcast-based promotion. More advertising and sponsorship will inevitably follow.

  全球范围内播客客户数在不断成倍增长,尤其在美国这一趋势尤为显现,据e-Marketer公司的这份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播客总用户数量的这种不可遏制的增长势头将吸引更多广告商与风险投资商的眼球。

  (二)播客在中国

  虽然播客发源于美国,但中国的播客并不在步美国播客的后尘,事实上谁将改写播客的命运还未为可知。

  当国外的播客还在津津乐道于美国无限(Infinity)广播公司于2005年5月16日推出了世界上首个以“播客”节目为载体的广播电台时,中国的著名独立播客制作人平客的“反波”网站早已开播半个月了,反波目前共分幽默、传媒和音乐三大板块,在开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网站点击率就已经达到近6万次。号称中国最大的播客网站“播客天下”的站长早在2003年在做“收音机”网站时,就已经将网站定位于一个开放的、提供免费个人声讯服务的平台,而改版后的“播客天下”,拥有播客节目一万多个,注册的播客近三万人,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1.中文播客总体数量分析

  中文播客、节目数量继续高增长,在过去几个月翻了几番。对于整个播客圈而言,其实际数值应不止于此。所以,从数量上看,国内播客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内的播客和国外的同行可以说是在同步发展,中国首家播客网站“土豆网”于2005年4月15日正式推出,推出5个月后该网站注册用户达6万多人,每天浏览量有10多万人次。根据2006年国内第一份Web2.0报告《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用户所了解的播客网站中,雅虎播客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国播客网、播客天下、土豆网和播客中国。据调查,每周访问播客网站2~3次和每周访问1次的人群分别达到22.6%和20.5%,每周4~6次的人群有11.1%,另外还有13.9%的人群每天访问。

  随着国内宽带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视频上传、下载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视频受到越来越多的网民的关注。播客的膨胀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同期博客数目的增长,可见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2.中文播客活跃用户分析

  中国播客中的活跃用户数量还不多。我们可以看到,仅发布1个节目的播客有12757个,占播客总数的65.18%,发布5个以下节目的播客占播客总数的92.06%,发布10个以上的节目的播客只有350个,仅占播客总数的1.79%。

  这就是说,有相当数量的网民进行注册、浏览、下载,但并没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频道,制作和发布节目;而发布节目成为一名真正播客的人中,近三分之二的播客仅仅发布了一个节目,他们还只是进行尝试而已。

  3.中文播客节目来源分析

  业内人士说,一个播客站点平台的好坏与否,首先要看它的原创播客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国内播客市场还只是小部分人的热门,很多播客只是把播客网站作为存储音频文件的网络硬盘,并没有参与到真正的播客应用中去。国内播客网站的发展,需要的是更多业内人士加入推广,让更多的听众了解、接受播客的概念及含义。

  (三)国内外播客发展迅速析因

  技术创新一旦在恰当的时机迎合了社会的需求,就有可能迅速转变为生产力。因此,播客的迅速“窜红”并受到众多国际媒体巨头的青睐,这并非偶然。

  1.发展迅速之外因

  播客是一个自主注册的空间,具有极大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共享性,这恰恰符合了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人们的心理需求。在此之前,博客的出现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个性化空间、信息共享和深度沟通的网络魔力,但是,那只是以平面文字、图片为主的平台,在如今个性膨胀的年代显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博客相类似的是,播客的技术门槛也不高,所需要的设备和制播软件都不是很贵,有些软件甚至是免费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播客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2.发展迅速之内因

  为了更直观、更清楚地知晓播客的特点,这里首先列表将“播客”、“网络电台”和“传统广播”这三种以传播声音为主的传播媒介做个比较。

  (四)国内播客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视频播客的增长速度预示着其未来的巨大潜力,但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国内视频播客还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视频内容繁杂,制作水平业余

  就目前而言,播客网站的主要经济收入还是来自广告费用,如果得不到广告主的鼎力相助,播客网站就很难继续维持下去。播客潮流席卷全球,无数视频网站相继上线,宽带网络的发展也让网民得以轻松上传视频文件。但是部分视频制作水平太过业余,内容低级甚至照搬抄袭,对于这样的视频网站广告商难以信任。国内播客网站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在登陆国内著名视频网站——土豆网时发现,其频道中绝大多数的视频内容都是照搬照抄,有台湾的娱乐节目,流行歌曲的MTV,还有某些精彩的商业广告等等。尽管这些节目也许暂时可以吸引阅览者的关注,但是如此业余、低级的视频,怎能形成受众对它的持久关注呢?怎能吸引更多的广告主来此投放广告呢?

  2.用户当中缺乏意见领袖和偶像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国内视频网站的频道内容繁多,但是由于目前影片制作的综合水平较低,难以引发广泛的讨论,与高点击率的明星博客相比,缺少意见领袖和偶像。尽管播客创造出了许多“草根明星”,但是能成为“草根明星”的却为数不多,而博客当中拥有万人点击率以上,几十个链接数的博客却大有人在。这些人经常在博客上通过文字交流,联系紧密。而在国内播客中像这样能引起受众广泛讨论的群体不多,由于大多数视频制作水平低级,没有形成广泛的讨论群体,所以播客群体之间的传播效应也就不敌博客了。播客们也就很难形成像博客们那样的影响力,这直接影响了广告受众范围和辐射的渗透力度,对于播客网站来说就难以产生应有的商业价值了。

  3.国内优秀原创视频太少,法律机制不够完善

  数字化与网络,再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了作品的复制与传播效率,遂使历史上每次“提速”而产生的对创作者的便利、对公众的便利及对侵权人的“便利”,都在更高一层的水平上再现与重复。

  尽管国内播客才推出一年时间,但是播客节目已经达到上万个,然而这些节目中真正能得到大家广泛响应的原创视频太少,况且部分作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情况严重。一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让胡戈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但是被他恶搞的影片导演陈凯歌在看过这部恶搞短片之后,则大发雷霆,曾一度要将其告上法庭,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版权及知识产权问题的广泛讨论。同样是在网络上通过自制的视频短片走红的后舍男孩,他们的侵权行为更为严重,他们完全照搬当前最流行的歌曲,配以自己夸张的表演,获取高点击率。当这些播客挪用他人的作品,使自己得以成名之时,他们也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虽然这些娱乐搞笑类视频节目着实给播客网站赚取了高点击率,但是试问哪个广告主希望在一部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视频节目中插播自己的广告,这无疑会有损企业的形象,在消费者中造成恶劣的影响。对于播客网络平台而言就失去了广告主的信任,那么想要赢利的话就更难了。

  四、播客的传播特性分析

  (一)播客传播特点的传播学角度分析

  1.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

  印刷品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形态、通道是固定的,其传播的专业要求和边际成本都很高,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而数字化必然带来的网络化,以及网络化必然导致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极其容易。如今,通过“播客”的形式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大众传播,突破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

  2.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鼎盛时期,传播的效果似乎是无坚不摧的,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有着“魔弹”般的效力。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信息和“噪音”越来越多,以一个人的接受能力,根本不可能全部进行接收和处理,同时,在技术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复制和传递已经非常容易,因此,信息接收者按照什么样的标准,通过什么途径,如何选择和过滤信息,又如何屏蔽噪音,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送者的传播意图能否实现。这意味着受众在接收信息时的主动性和消费偏好变得日益重要。

  3.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传播学研究中曾经有一个“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发现,表明人们为了避免成为异类,陷入孤独,往往在大众媒体或舆论活跃分子发表了意见之后,不再表达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而在数字加网络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沟通,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人际传播的性质得到凸显和强化,传统的,倾向于无差异的普遍的广大受众,开始分割为气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小众”,如播客群体,在小众中,人们也许更容易找到相投的伙伴,以对抗大众传播所造成的“社会孤立的恐惧”,从而形成与大众舆论未必一致的意见。

  (二)播客颠覆传统媒体的理念

  “播客”是一项新技术,和博客颠覆以被动方式接受文字信息一样,它的诞生也颠覆了传统广播的收听方式。它既继承了传统广播的诸多优势,又使听众成为了节目制作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播客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传播理念的更新。

  1.颠覆了传统广播的生产销售理念

  传统广播虽然在各传统媒体里属于成本较低的,但比之于播客依然耗资不菲。传统广播由采编、录制、发射、落地诸多环节构成,尤其受发射和落地的限制,需要有政府特批的频率和发射功率。众所周知,国家的频率资源有限,对此掌控甚严。发射机成本、电费、维护费用很高,信号落地受发射功率大小影响,远距离传输必须通过微波或卫星,如果节目不能有效落地,前面的所有工作只是生产了积压产品,没有任何效益。播客则简单得多,它的技术门槛很低,仅需一台上网电脑,一个麦克风。其生产销售流程是这样完成的:制作方编辑制作声音文本内容——将其发布到网页或播客日志上——订阅方进行内容订阅并下载到“内容管理软件”中来——订阅者在网上收听或将其同步到便携的随身听数字装置上,传播非常简单和廉价。

  2.颠覆了传统广播的受传理念

  传统广播的传播链是生产者——消费者,传者——受者,一对多。传播的起点生产者是一个群体组织,他们按照群体组织的传播理念制作节目,虽然也尽可能地满足受众需求,但毕竟是居于主导者的地位。传播的终端是传统广播如何应对播客。

  作为无数个体的听众,即声音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处于被动受传的地位,这两种角色定位是不可逆转的。播客也有传受链条,但比之于传统广播,传者和受者的角色比较模糊,双方没有固定的社会定位,他们互为对方,角色经常转换,生产者可能也是消费者,消费者可能也是生产者,表现出多对多的传播形态。

  3.颠覆了传统广播的收听理念

  传统广播是制作方将声音产品按时间表进行编单依次播放,听众等待节目播出。听众打开收音机,在正在播放的有限的频道的节目中进行选择,在某个时间只能收听某个节目,过时不候。播客广播是制作方做好了节目等待听众选择收听,节目没有时间表概念,也会自行播放,听众预先在网上浏览选择,然后按照需求订制,最后下载收听,三个环节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而且节目可以留存和重复收听。

  4.颠覆了传统广播的“广播”理念

  传统广播虽然正越来越追求专业化、对象化、类型化,由“广播”逐步转向“窄播”,但由于频率资源所限,所谓的“窄播”相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依然是“分众广播”,不可能满足绝对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播客广播则完全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播客兼内容制作、内容集成、内容分销于一体,它可以按内容无限细化地分类,然后按订购需要将内容分销给目标受众,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

  5.颠覆了传统广播的权威理念

  传统广播或多或少是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舆论工具。[ ]传播内容都是媒介精英制作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严肃性、精品性,即使商业广播也要尽可能具备以上特点,否则就没有竞争力。播客广播则完全是个“泛民主”平台,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它不以传统媒体的传播目的为诉求,打的是自由民主的招牌,信息的丰富奇异是传统广播无法比的。它更像一个海量的自由市场,良莠杂陈,受者完全要凭自己的爱好和鉴赏力去定制和消费。

  五、播客的前景透视与展望

  (一)播客前景透视

  随着播客2004年年底开始在全世界迅速走红,现在播客的发展已经是星火燎原之势。但是对于无所不在的播客会变成什么样子,几乎还没有任何共识。对于5年内用户数的预测,从1000万到近6000万都有。无论关于播客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我认为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始终是必要的。

  1.播客行业开始分化

  目前的视频和播客市场在经历过初期融资热潮后,整个行业已经开始分化。大的网站开始开设播客和视频栏目,融资后的网站在迅速扩大市场的覆盖。但是仍然没有出现可以解决盈利问题的应用和业务模式,此外由于中国的原创内容严重缺乏,网站的内容同质化严重。尽管若干网站在尝试建立原创社区,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达到可以实现质变的数量。

  2.总体市场体现更大的多元化

  虽然很多人断言2007年是小网站的冬天,但是由于视频和播客应用的兴起,很多新的公司和用户会进入这个领域。更多的商业机构会使用播客和视频工具来实现市场和销售的特定功能。在美国,许多传媒网站大量使用视频技术来推广。国内会是哪个行业来产生突破式的增长,目前还不清楚。

  3.资本市场会继续关注播客领域

  如果谁能很好的结合视频技术和特定产业应用,那将会吸引投资商的目光。我个人觉得国内播客可以侧重教育和传媒中的音频制作来提升资本市场的关注热度。

  4.用户群还是以年轻人为主

  如果说,在电视时代,观众们是“后仰派”,那么视频时代的观众无疑是“前倾派”。他们大都是15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喜欢尝试新技术,抗拒陈腐的电视节目,他们会主动滤掉不喜欢的内容,寻找真正关心的东西,然后挖掘到底。播客满足了“前倾派”们主动参与,热衷于搜索、选择的要求,没有固定的节目表的限制,没有长篇累牍的连续剧式情节,轻松搞笑的节目以碎片的形式让观众们享受片刻的惬意,下载到ipod或者手机上,更是可以随时随地欣赏。播客的多媒体感受比博客的单纯文字表达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另外,中国网民的知识结构和使用习惯其实也决定了播客在中国将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成长周期。

  5.政府监管将成为播客领域的一大关注点

  广电总局制定出了关于治理网络电视台的通知,反应了国家政府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新媒体的关注和担忧。虽然就目前而言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监控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政府对播客领域的监管力度很有可能会超出大家的想象。这也是小型网站运营中一定要注意的问题,要积极的适应大环境的变革。

  6.盈利模式尚无定论

  虽然根据互联网的规律,势必会出现某种应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依据中国目前的环境,站长们还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视频广告和手机服务虽然被一些人看好,但是其中的一些技术性环节还没有办法突破,短期内不会有太多的惊喜。

  (二)播客前景展望

  播客作为一种新兴传媒形态,它的市场“钱”景究竟如何?这种“钱”景将怎样实现?

  目前,各大播客网站基本都是向用户免费提供节目上传空间、提供后台录音等服务来进行播客的大力推广,然而这只是商业播客网站发展的第一步,播客不可能永远免费下去。根据如今播客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客观条件,我认为,播客的未来可能会经历以下几种经营模式:

  1.购买制播空间

  当前的播客网站绝大多数都免费提供一定的节目上传空间给其注册用户,但是对于一些需要更多上传空间的用户,可以向其收取一定的空间费用。例如波普网站是在网站中设置虚拟货币“波币”,波币的多少和用户的等级相挂钩,等级越高的用户其个人权限、个人空间也就越大,虽然赚取“波币”的方式有很多,但对一些急于上传节目却空间不够的用户而言,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在线购买“波币”。

  2.插播广告

  在原创节目里加入短时间的宣传广告,可能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播客服务商的主要利润来源。其实在国外,一些优秀的播客就已经尝到了这种商业化带来的甜头,他们通过播客节目传递品牌和产品信息,同时这些站点以及相应的播客也从中获利。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宝洁、联合利华、百事等大广告主都已经开始或准备在播客营销上有所尝试。

  3.节目订阅收费

  目前,收听播客节目是完全免费的,但随着播客的不断发展,对于一些优秀的播客节目,采取收费订阅的经营模式可算是潜在的一种盈利方式。国外已经开始推出这样的付费播客节目,用户只要每月交纳一定的租金就可以通过网站包月下载自己喜爱的节目,或采用零售的方式为下载的节目单独付费。不过,这种经营模式在我国可能会难以推广。根据菠萝网今年年初发布的“中文播客现状报告”显示,目前中文播客中88%的节目没有经常性的听(观)众,有订阅意识的用户还只是少数,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这类经营模式在国内发展的脚步可能不会很快。

  4.与传统媒体合作

  在国内,播客的发展也很迅速2005年8月8日,由上海东方电台和上海文广新媒体公司联合举办的“播动天下——首届中国播客大赛”正式启动。“首届中国播客大赛”不设专业门槛,“播客”们只需登陆“新广播网”上传参赛作品,接受网友投票。大赛总冠军将有机会与电台签约,成为特邀节目主持人。一档反映播客生活的广播节目《波哥播客秀》也同时在东广792频率开播。无独有偶,土豆网目前已与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成为合作伙伴。

  六、结语

  回想起古登堡(Gutenberg)1455年在德国发明现代印刷机以来所产生的深远、广泛的影响,不禁让人对播客的未来也充满无限遐想。Strategic Public Relations公司在其网站上列出了播客的20种创造性商业应用,包括航空公司、服装、零售业、汽车业、书籍、音乐、饮食、健康、保险、家庭装修、旅游、电影制片公司、旅游、视频游戏……

  我认为,现在的网络视频就是一种“零食文化”,现在年轻人吞食流行文化的方式,不再是快餐式,而是糖果式的,装成一小包一小包,以最快的速度咀嚼,随时随地消化。这不免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心态的浮躁而采取的补救行为。但零食毕竟是零食,再好吃好玩也代替不了正餐,吃多了迟早会营养不良。随意当然是种享受,但更多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安下心来,不忘去体味一些文化正餐。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的出现并不能完全消灭传统媒体,它只是传统媒体功能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它的出现最终拓展了传统媒体未曾拓展的领域,导致注意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可以说,网络媒体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使传统媒体居安思危、不断前进,使其经营更有针对性,同时它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互联网时代,四大媒体谁也取代不了谁,它们将会各显神通、相辅相成。互联网的时代应该是一个各种媒体大融合、大繁荣的时代。(作者简介:石兰为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0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美]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P20

  [2] [美] 保罗•莱文森.  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3] 李建刚. 播客——网络时代的广播新力量[J],传媒,2005年

  [4] 刘志钧.《电子新闻媒介:广播与电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 胡泳《媒体改革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论博客与新媒体的逻辑》,博客中国,2002年8月30日

  [6] 荻燕清《播客:在网络世界里分享与交流》,《决策探索》2005年第9期,江苏,P26~27

  [7] 段鹏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8] 紫金博客. 博客传播中的“补偿性”功能与意义探析,2005年12月20日

  [9] Arbitron/Edison Media Research, 2005, P29

  [10] [美] 罗杰•菲德勒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J],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1] 徐继哲. 美国院士关注馒头血案:我们动了陈凯歌的馒头[N],新浪网,2006年3月13日

  [12] 邵培仁.《传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13] 董天策.《传播学导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14] http://demo.collegepilot.com/pol/Newsletters/January/200501P01.html.

  [15] The Complete Guide to Podcasting, Michael W.Goeghegan and Dan Klass,(Apress, 2005)

  [16] Collegiate Broadcasters, Inc., 2005.

  [17] Secrets of Podcasting: Audio Blogging for the Masses, Bart G. Farkas(Peachpit Press, 2005)

  [18] 刘昌浩.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博客群中的播客们[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

  [19] 麦奎尔、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20] Working USA: The Journal of Labor and Society, volume 8, number 1 (September), PP83~97

  [21] 娄辰. 播客研究——概念、历史、影响[J],新闻爱好者,2005年

  [22] 蒋亚平. 中国网络媒体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记者,2002,(5)

  [2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4] 王薇. 保护网络版权要找平衡点:专家称也要讲效率[N],人民网,2005年10月20日

  [25] The News & Observer ( Raleigh, N.C.), (17 May), pA1

  [26] Radio Ad Effectiveness Lab, 2007, p19

  [27] 瑜虹. 全球访客最多的视频网站,信息时报,2006年11月7日

  [2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 April), Technology, P1

  (本文为摘要版)